手机电影 | 怎样“玩”出无限可能?
  发布时间:2020-04-25      浏览次数:4234

2005年,国内导演开始尝试用手机创作。手机短片《苹果》,号称国内“第一部手机电影”,由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陈廖宇用裸机拍摄完成;手机短片《这一刻》,由田壮壮担任艺术总监,贾樟柯、王小帅、孟京辉等8位导演联合执导,记录下当时人们多样的生活姿态。

2019年,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甄选三部手机电影进行展映,分别是《巴丹吉林》《你的样子》《泳往春天》。这是国内手机电影第一次登陆大银幕。

在国外,手机电影已有优质的长片作品。2018年,由著名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拍摄的《失心病狂》在柏林电影节首映后获得好评。随即,BBC一篇名为《用手机拍摄电影一定会成为主流》的报道引发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显然,随着技术的升级,手机电影正在快速发展,主要为三种特点:第一,手机拍摄的成本较低,创作者拥有了更多实践的机会;第二,手机的功能愈发多样化,加之体积很小,解决了摄影机携带不便的问题;第三,手机电影既可以掌中观看,也可以投屏到电影或者大银幕,观看场景更加自由。

最近,烹小鲜与幕后学院推出“重构电影想象,手机电影创作解析”线上座谈会,与手机电影《你的样子》导演曲江涛,黑白手机电影《法兹》导演张大磊,电影《悟空》制片人高一天,浅谈手机电影的内容制作、拍摄技巧及未来趋势,一同解析移动时代手机电影创作的门道。

 

拓宽表达方式,创作更加自由


几年前,一些广告和MV率先打出了手机拍摄的噱头,但是未见手机拍摄的电影。直到2018年,陈可辛用IPHONEX拍出了一部长达7分钟的手机电影《三分钟》,引发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从质量上看,《三分钟》的效果接近于传统电影。不过作品的高完成度是依靠于拍摄和制作中的很多配件,手机只是一个拍摄的载体。究其内因,手机电影的本质还是电影美学创作。

生产工具的变化必会带来生产流程的变化,工具与创作息息相关。手机拍摄的电影属于短片的一种,而手机只是一种工具。不同于微电影以宣传性、功能性和服务性为主,短片电影有美学诉求,在电影史上有自己的历史。

短片所承载的功能是绝对的自由,有无限的可能性,是极致的表达和探索。在没有资本支持的时候,它是创作者手中的武器。在手机电影出现后,对于短片的拍摄有利有弊。利好是手机方便快捷,弊端是降低了作品的质量门槛。

 

先天问题较多,需要配件辅助


关于手机电影的制作流程。手机电影与传统电影没有太大区别,从前期的剧本撰写到灯光、摄影等团队的搭建,再到实地拍摄与后期制作,环节和专业人员的配置都是相同的。区别仅在于用手机裸机拍摄。

恰好因为这点,拍摄团队往往想打出差异化,挖掘工具的更多可能性,同时也要加以辅助设备,解决一些技术的障碍,比如软件兼容性、色彩漂移、焦点难控、输出障碍、焦距不够等。

以高一天制片的手机短片《悟空》为例,拍摄这部作品之前,团队就手机像素比例、华为P30与FILMIC PRO的兼容等问题做了大量的测试。就作品的差异化,考虑到手机电影的观看方式,团队选择了挑战竖屏镜头,在构图的时候,参考“海报美学”,为观众搭建叙事感知系统。

色差问题上,可以通过颜色搭配调整,配件上,可以DIY各种组件,以适配手机电影的拍摄。如果能改进定制转接环,手机电影的完成度会大幅提升。例如,短片《你的样子》,为了呈现某些特定的效果,团队甚至准备了航拍机器及3D打印挂件,在剧情和演员表演上做了取舍。

关于手机电影的成本分配,手机电影的成本可大可小,取决于预算。首先是剧组人数,手机电影不需要大机器与专业机器,相对而言,摄制组的人数较少;其次是演员和时间成本,手机电影不需要太过于专业的演员,镜头对演员的逼迫性较小。从这点看,可能手机电影的创作空间更大、完成度更高,无形中节约了很多时间成本。不过总体而言,好的片子未必和成本有直接的关系。

关于手机短片的发布流程,目前的手机电影放映渠道仍然以网络和手机为主,即便画质达到了传统电影的标准,但是想要进入影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高一天则认为,基于渠道改变观看方式的时代特点,手机电影未必要和院线构成关系。

 

不会颠覆电影,鼓励青年创作者


现如今,各个手机品牌都在推广手机电影。例如,IPHONE每年都会面向全球开放手机短片平台,不限定手机品牌和型号。还有一些非手机的品牌也在举办此类竞赛,个别设有针对全球创作者的活动,规定必须竖屏,时长不能超过3分钟。

品牌会注重挖掘此方面的作品甚至是背后的人群,想要以此为入口,看到社会深层次的一些东西。不过仅看产品的核心方向,所有手机厂商都一样:给予用户更好的性能,提供无限优化的体验。

随着手机功能的大幅提升,手机电影得以快速发展,不过三位嘉宾均认为,手机拍摄不会颠覆传统电影的制作和观看方式,只会是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状态,它更多的功能是给创作者提供一个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毫无疑问,手机电影具有全民化的特点,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虽然门槛较低,但不是没有门槛。三位并就手机电影对青年创作者的意义表达了看法。

首先,手机电影是一块敲门砖,当没有执导过传统电影时,可以给制片人看拍摄的手机电影,以此证明优势;其次,手机电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形式,青年创作者可以从中找到合适的、自己的美学风格,以及在不同维度的限定条件下,多做练习。

 

结语


手机人手一部,用手机拍电影,似乎人人可以做导演。但是若想要真正拍出好作品,需要创作者在叙事、画面、技术、剪辑等方面的基本功。

显然,这种形式开拓了创作的边界,提供了更多的玩法,但是碍于手机在画幅、像素等方面的问题,手机电影也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手机在影像功能上的不断探索,在未来,手机电影必然有更多可能性,或许可以期待在大银幕看到它的那一天。

 

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组委会
监制|孙见春 责编|刘路阳
撰稿|徐小怪 稿件来源|烹小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