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行研 |影片撤档、影院停业,疫情之下影视行业如何突围?
  发布时间:2020-04-21      浏览次数:4432

2020年本应是中国电影市场爆发的一年。在过去的2019年,全国电影总票房642.66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国产电影总票房411.75亿元,同比增长8.65%,市场占比64.07%。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气氛下,多数机构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十分认可;加上春节档定档的众多高质量电影作品,预计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原本应该一路飙红。

但春节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这一美好愿景。电影撤档、院线关停,剧组拍摄进度受阻,疫情造成的一系列影响给影视行业施加了更大压力。对此,华谊兄弟研究院从疫情中电影产业受到的影响出发,深入探讨疫情下影视行业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新出路,以及随着疫情结束,影视行业将迎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疫情影响下的电影行业


2019年捷报收官后,电影业期待的“暖春”没来,“春寒”却毫无预兆地降临了。疫情爆发以来,春节档至今定档的电影全部撤档,据统计,除去春节撤档的7部贺岁影片以外,15部原定于情人节上映的电影也集体“消失”。被撤档的电影中,既有备受关注的热门电影《姜子牙》《唐人街探案3》,也有原计划在情人节档亮相的《荞麦疯长》《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等影片,此外,在第92届奥斯卡获奖的《小妇人》《婚姻故事》《乔乔的异想世界》等进口片也被迫撤档。根据闪电新闻的数据,截止3月底,已有43部电影陆续加入到撤档的行列,假如院线仍然不复工,待映影片的数量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春节档的消失对中国电影业的打击是重大的。据媒体报道:2019年内地春节档票房为59.1亿元,如果没有疫情,多位业内人士曾预测,2020年春节档票房有望突破70亿元大关。然而现实中,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全国电影票房日报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档总计报收2357万元票房。其中,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全国电影票房共报收1790.11万元,主要是依赖已上映的旧片、复映产生的票房收入。

另据普华永道预测,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达到122.8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19.3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电影市场。但截至3月29日,中国全年总票房为22.39亿元,总观影人次6005.57万,同比减少87.3%。澎湃新闻预计,2020国内电影票房将只有300亿(合42亿美元),不足去年普华永道预测的30%。

数据悬殊,可以直观看出疫情对电影行业带来的严重影响,也不难感受到,影视行业和身在其中的影视公司日子不好过。眼下,全国电影院仍然暂未复工,电影行业接下来还将负重前行。但值得庆幸的是,一方面,疫情中上级领导部门不断出台扶持政策,大力帮助影视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电影行业在危机中也在不断创造新的出路与机遇,催生了电影发行的新玩法,也为影视行业的拓展挖掘了新思路。

 

影视行业如何在危机中谋新机?


合理运用政策帮扶

为了缓解影视行业经营压力,共克时艰,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救市”措施,以帮助影视行业实现复苏。例如3月12日出台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推动广播电影行业平稳发展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的“12条政策”,有利于引导内容生产、简化办事流程、保障体系建设、帮扶企业运营。

4月3日,国家电影局协调财政部、发改委、税务总局等部门,研究推出免征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其他财税优惠政策。同时,加大对重点影片的创作和宣发支持力度,指导各地出台帮扶电影企业纾困发展的政策措施。

另外以北京为例,2月12日,北京市电影局发布“致首都电影行业的公开信”,提出三方面措施保障影视业健康稳定发展。其中提到,北京市电影局拟对今明两年重点影片、重点项目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创作项目开设绿色通道,给予包括金融服务、财政资助、创作指导、摄制支持等在内的保障。同时,北京市电影局还提前启动本年度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电影类)、电影专项资金资助申报工作,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影视文化企业扶持力度。

之后,北京市又出台28项措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包括对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未能如期上映的京产影片给予一次性宣传发行补贴,对今年春节前后处于集中创作期、受疫情影响而暂停的重点项目给予创作制作特殊补贴。加大对全市影院放映国产影片补贴力度,扩大资助覆盖面,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中小型影院等。

因此,各大影视公司可以灵活运用政策,申请资金补贴,确保公司现金流运转;影视创作者可以在疫情当中挖掘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的感人事迹,以此为题材拍摄电影,获得资金补贴并投放市场。

整体而言,目前行业损失已经摆在眼前,市场恢复正轨仍处于待定状态,影视企业抓好前期剧本准备、做好内容准备才是当务之急。随着疫情结束,能够迅速地恢复项目生产,并已有丰富内容储备的企业,才能优先抓住新的市场机遇。

电影发行创新玩法

影院受疫情影响全面关停,撤档后的电影上映无期,影视企业随即萌生了电影发行的新玩法:线上首播。实际上,在此之前已有视频平台为求突破,对电影线上首播早有规划,但迫于各方因素阻力而未能实施,却在这一疫情节点得到了推动。

原计划春节档上映的电影《囧妈》是第一部由院线上映转向网络视频播映的电影。1月24日,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及欢喜首映共同宣布,贺岁电影《囧妈》全片于大年初一进行在线首播,开创了院线电影从“线下”走向“线上”的新模式。之后,《肥龙过江》《大赢家》《站住!小偷》等院线影片也纷纷与流媒体“结姻”,尝试网播模式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这种电影发行的创新玩法,在短时间内让影视公司看到了希望。近日,好莱坞也开启了线上点播模式,不过这一模式是否将成为电影发行常态?传统来说,电影从院线下映到网络上线的窗口期一般是90天,也就是说,网友需要在90天后才能在网络上付费或者免费观看到院线下映的电影。院网同步意味着传统院线的利益被蚕食,同时后续DVD影碟的增值创收能力将会下降,这对好莱坞电影一直以来的发行模式都是极大的冲击。所以即使好莱坞流媒体巨头Netflix早在之前就试图尝试影院和网络同日播映,甚至网络首播,但却从未成功过,直到如今疫情影响致使窗口出现。

中国的流媒体平台相较西方国家而言,话语权较弱。中国的线上付费点播,本质上是院线电影热度褪去后被动的转网,以此发挥剩余价值。如果不是疫情的影响,《囧妈》这样的高成本院线电影不可能选择线上首播。从这里也不难看出,中国电影市场的互联网化是为院线电影服务的,从在线票务平台的互联网售票和选座兴起开始,中国电影行业的互联网化本质上都是对院线电影服务的升级。这次的“线上首播”模式,或许也为中国电影的互联网化提供了新方向、新启示。

总的来看,尽管疫情期间部分院线电影选择线上首播,为电影发行从线下向线上转移打开了一个窗口,但这还是属于疫情下的“特殊情况,特殊办法”。传统的发行模式在短时间内仍然难以撼动。这种模式除了成为影片向线上平台转移趋势的一个信号之外,更多的是警示了传统院线应该优化自身的服务、贴近观众的需求,寻求行业竞争力。同时,对一些小成本、低宣发预算的影片,或是在影院排片缺乏优势的文艺片等小众片来说,线上首发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新思路。

 

影视公司项目盘点,优质储备终将赢来春天


虽然疫情使得不少影片的拍摄和制作陷入了瓶颈,但纵观头部的电影公司,都有着不少的优质项目储备。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影视行业回归正轨,观众的文娱需求将集中释放,彼时有着丰富项目储备的影视公司将能优先起跑。

中影作为老牌的国营电影公司,主投及出品的有原定春节档的《夺冠》《急先锋》《唐人街探案3》;拟于2020年上映的影片包括《希望岛》《美人鱼2》《家有儿女之最佳拍档》等;正在筹备开发中的影片项目包括《红色的起点》《中国汽车人》《沦波舟》《34天》《功夫茶茶》《再见,哆啦A梦》《中国缉毒秘密战》《妈妈的神奇小子》《爱你,星期天》等等,储备相当丰富。

华谊兄弟秉承高质量内容产出的原则,孵化及制作了多个电影项目。目前,已完成制作的管虎导演的战争巨制《八佰》将择期上映;陆川导演的新片《两万里计划》(原名《749 局》)、根据现象级手游改编的电影《侍神令》(原名《阴阳师》)、李玉导演的《阳光不是劫匪》、周星驰的《美人鱼2》、常远导演并主演的新片《温暖的抱抱》等影片都已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潘安子导演的《日光危城》已经进入筹备开机阶段,其他多部影片也正在筹备中。

光线传媒项目储备同样非常丰富,据公开信息,处于剧本开发及筹备阶段的电影项目共有25部。其中,动画电影孵化是短期内重点,除了原春节档动画电影《姜子牙》,2020年光线传媒彩条屋首部真人奇幻电影《墨多多谜境冒险》也将有望上映。另外,万达电影的大热影片《唐人街探案3》、博纳影业的《紧急救援》等多部春节档未能上映的影片也有望在之后收获不错的票房表现。

 

小结


疫情后,电影购票用户对“去电影院观影”的意愿最为强烈,在最想做的事情中占比超八成,可见观众的观影热情仍在,文娱消费欲望不减反增。另外,由于疫情影响致使全球电影行业受损,中国作为目前疫情控制最好的国家,市场有望获得最先恢复,也将优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产电影也会有更大的发挥舞台。相信在困境中持续产出优质内容,手握丰富项目储备的影视公司会在疫情结束后迎来爆发。寒冬终将过去,春天可能会迟到,却不会缺席。

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组委会
监制|孙见春 责编|刘路阳
撰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蒋俐
来源:华谊兄弟研究院